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随即举行吹风会,邀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报告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报告聚焦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科技创新,尤其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
报告起草过程及特点
报告的起草是一个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的过程,吸纳了来自总理直接听取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反馈以及媒体平台征集的建议。起草组对每一条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吸收各方智慧。报告语言力求平实易懂,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以便普通民众能够轻松理解。此外,报告特别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改革一词在全文中出现了40多次。
经济成就与展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出色,尽管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显著回升,全年实现了5%的增长目标,GDP总量突破134.9万亿元。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了最高的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约为30%。报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例如嫦娥六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等科技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GDP与CPI目标设定的理由
对于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沈丹阳解释说,这一目标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全面分析,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潜力。同时,为了应对物价持续偏低带来的负面影响,报告将CPI涨幅目标设定为2%左右,旨在通过政策手段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从而提振市场信心,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收入机会。
提振消费的具体措施
为了解决消费能力不足、优质供给短缺和消费环境不佳等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此外,政府还计划启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旨在通过政策组合拳激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
人工智能作为今年的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将抓住这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机器人等新型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政府还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场景示范行动,推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确保安全前提下的低空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民生保障的新举措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扩大就业、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特别是在就业方面,政府将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社会保障方面,报告承诺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居民医保、基本养老金等标准,加大对老年人和儿童的支持力度。
政策落实与执行
为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国务院已提前部署,两会结束后将进一步细化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政府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政府还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干部积极作为,减少形式主义,确保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和民众。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