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DeepSeek大模型在全球的广泛影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关注。即将召开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医药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一致认为,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将在多个方面为医疗服务提供重要支持。
AI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指出,AI的应用将推动医院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该医院已经在医疗数据处理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AI能够高效解析患者的基因信息,预测疾病风险并指导靶向治疗,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医疗。此外,在疾病预防和远程医疗领域,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疾病的早期预测和筛查,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AI在医学科研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吕国悦进一步强调,AI在医学科研和新药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AI可以自动解析海量医学文献,总结科研进展,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快速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这不仅加速了科研进程,还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AI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将为未来的医疗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AI不会取代医生的核心价值
针对社会上关于“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争议,吕国悦明确表示,AI并不会取代医生。他认为,AI主要负责数据分析、快速筛查、预测分析和标准化工作,而医生的核心价值在于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人文关怀和把控伦理道德。因此,AI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互补而非替代。
中医AI的发展前景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中医诊疗方法依赖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实现个性化精准辨证施治。尽管当前的中医AI大模型还不够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冷向阳透露,该校正在与多个AI团队合作,计划在吉林省推动“名医AI大脑”强基层行动计划,以实现数智中医药的“吉林模式”,并在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规模化应用部署。
AI发展的法律与伦理考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会议主席迟日大提醒,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必须重视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他强调,AI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应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确保其发展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和规则体系。只有这样,AI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人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