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AI竞赛中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追赶中美步伐

AI头条2周前发布 WriteRanger
3.3K 0

欧洲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进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全球AI竞赛中,欧洲似乎逐渐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近期采访中直言:“我们落后了。”他强调,欧洲需要制定明确的人工智能议程,以弥补与中美之间的差距。那么,欧洲为何在AI领域显得力不从心?又该如何扭转局面?

多位专家指出,欧洲在AI领域的竞争力不足,主要归因于三个关键因素:投资不足、过度监管以及人才培养乏力。

投资不足:筹融资成为关键

马克龙特别提到,筹融资将是欧洲发展AI的关键。他呼吁吸引来自美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资金,认为这是欧洲必须改进的地方。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欧洲企业在技术领域的投资额低于美国,尤其是在资本回报率(ROIC)方面,欧洲落后美国4个百分点。在14项关键技术中,欧洲仅在4项上与中美展开有效竞争。欧盟意识到,严格的监管和政治化的政策风向导致资本对AI产业投资的兴趣下降。

过度监管:创新环境受限

欧盟常被认为是全球科技监管最严格的地方,AI也不例外。毕奇博士指出,欧洲过于注重人工智能的监管,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严格的版权和隐私法规对AI发展造成较大冲击,而欧洲政府的过度监管,反而限制了市场的活力。毕奇认为,AI需要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欧洲政府恰恰在监管方面过于强势,这使得欧洲企业难以在国际市场中立足。

人才培养:缺乏高端人才密度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AI发展潜力。尽管欧洲在AI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毕奇表示,欧洲并不缺乏人才,但缺乏能够吸引和发展这些人才的环境。严谨的监管和投资政策,使得欧洲难以吸引和留住顶尖AI人才,导致其在全球AI竞赛中处于下风。

历史遗留问题:互联网时代的落后

欧洲在AI领域的困境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滞后。毕奇指出,AI的硬件主力是芯片公司,而软件科研主力则来自互联网公司。美国的AI软件基于谷歌、Meta等互联网巨头的研发,OpenAI等初创公司也因此受益。相比之下,欧洲在互联网时代就错过了发展机遇,导致其在AI领域起步较晚,先天不足。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当前的挑战,欧洲各国正在积极调整AI发展战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吸引109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推动法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德国也在大力推动AI发展,OpenAI即将在慕尼黑设立首家德国办事处,显示出德国在这一领域的潜力。然而,德国仍面临融资和监管的双重挑战,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以吸引更多投资和支持创新。

此外,法国和德国分别推出了多项人才培养计划,以增强本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法国计划将AI培训人数从4万增加到10万,德国则在2018年发布了《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并在2020年进行了更新。欧盟委员会也意识到“过度监管”的问题,承诺减少繁文缛节,减轻企业的行政负担。

新兴力量:欧洲AI企业的崛起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欧洲AI企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潜力。法国的米斯特拉尔(Mistral)和德国的Aleph Alpha等公司正在全球AI竞赛中崭露头角。米斯特拉尔发布了一系列开源AI模型,能够在较少的算力下达到与美国OpenAI相当的效率。其联合创始人亚瑟·门施表示,米斯特拉尔的技术为欧洲AI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认为,米斯特拉尔的崛起表明,欧洲在AI领域仍有巨大的潜力。尽管在算力和资金投入方面与中美存在一定差距,但欧洲市场对本土AI技术的需求和认可,可能会带动更多创新和投资。如果米斯特拉尔能够继续扩展其技术优势,并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AI巨头竞争,它有望成为欧洲AI发展的关键力量。

总结与展望

尽管欧洲在AI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大投资、优化监管环境和加强人才培养,欧洲仍有希望在全球AI竞赛中迎头赶上。随着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积极行动,以及新兴AI企业的崛起,欧洲正逐步走出困境,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然而,能否在全球范围内与中美AI企业抗衡,还需看欧洲在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