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推广的“纳米AI”:从免费大模型到付费服务的转变引发争议

AI头条4周前发布 xiaotongyan
4.9K 0

近期,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力推的“纳米AI”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他宣布将DeepSeek大型模型免费开放;另一方面,基于该模型的纳米AI却迅速推出了付费服务。这种做法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借花献佛”的商业策略——即利用他人提供的免费资源,经过简单包装后高价出售给用户。

免费大模型是否成为诱饵?

DeepSeek作为一款开源的大型模型,其技术的普及确实值得称赞。然而,纳米AI却似乎扮演了一个“中间商”的角色:以免费技术为吸引点,稍作加工后便以高价推出市场。这就好比有人把超市里的免费试吃品重新包装,然后在邻近的地方开设一家昂贵的餐厅。用户不禁质疑:我们到底是在为技术创新付费,还是在为“周鸿祎”这个品牌支付额外费用?

技术理想能否超越商业利益?

周鸿祎曾经公开表示,“AI应该普及到白菜价”,但现在纳米AI却迅速实现了商业化。如果确实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收费,那么这样的商业决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利用免费的开源技术来打造付费产品,就显得有些“无本万利”。更为讽刺的是,纳米AI的功能并没有显著的技术突破,与其他免费工具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却因为周鸿祎的背书而价格大幅上涨。这到底是技术的进步,还是名人效应下的一场粉丝经济盛宴?

用户信任不应被双重标准所破坏

企业追求盈利是合理的,但如果以技术开放为名,暗中谋取私利,则会逐渐消耗用户的信任。DeepSeek的开源初衷是为了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而纳米AI的付费策略却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这种方式,将免费的技术包装成付费服务,开源社区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周鸿祎若真想推动AI的普及,不妨借鉴Red Hat(红帽)的模式:开源技术免费提供,而增值服务则收取合理费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底层技术依赖开源,顶层却向消费者索取高额费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