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AI应用创新平台:全面接入满血版DeepSeek助力智慧校园
新学期伊始,同济大学全面接入满血版DeepSeek,为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智能化体验。自2024年底以来,同济大学逐步本地化部署了一系列DeepSeek模型,实现了“人人有账号,人人可使用,人人有AI”的目标。这些模型已经接入同济大学AI应用创新平台,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多个场景,为师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登录与使用指南
同济大学在校师生可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AI应用创新平台,网址为:https://agent.tongji.edu.cn。登录后,点击进入智能体中心(即“应用中心”),即可使用对应版本的DeepSeek模型应用。本次部署的DeepSeek模型包括:DeepSeek-V3-671B(适用于通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DeepSeek-R1-671B(用于处理复杂问题的“满血”推理模型)、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Llama蒸馏版70B推理模型)以及DeepSeek-R1-Distill-Qwen-32B(千问蒸馏版32B推理模型)。
构建专属智能体应用
利用DeepSeek模型作为基础能力,结合插件、知识库和工作流,可以构建专属的智能体应用。如果在构建过程中遇到回答中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语言参数中的单次回复max_tokens值来解决。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平台指导手册。此外,师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搭建智能问答、个人助手和课程助手等应用,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科研需要,使用工作流和本地数据库构建复杂智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丰富的功能与多样的大模型
除了满血版DeepSeek,同济大学AI应用创新平台还本地部署了超过二十种大模型,并接入了三家商用大模型,如字节跳动的豆包、阿里的千问等。平台还提供了文生图、图片理解、数据库图表、OCR、论文检索、语音识别等专项插件及本地数据库,极大地扩展了大模型的应用能力。学校将继续增加各类功能插件,接入更多大模型,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
数字教育,引领未来
同济大学AI应用创新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使用,无需编程基础即可快速构建各类智能应用。平台不仅支持教学和科研管理,还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无论是智能问答、个人助手还是课程助手,师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大模型,构建独一无二的智能应用。欢迎广大师生探索并体验这一创新平台,共同推动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