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 最新发布的 v6.1 模型带来了显著的图像质量和美学提升。新版模型不仅提高了生成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还在修复脸部细节、优化质量参数以及引入新的个性化模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新功能及其应用。
生成质量与美学表现力的提升
v6.1 模型在生成质量上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尤其在写实摄影和插画方面表现出色。对于写实图像而言,人物面部皮肤的纹理质感更加细腻逼真,整体画面更为清晰。在处理 8-bit 像素插画时,v6.1 能够更精确地描绘像素点,特别是人物眼睛和黑色描边的细节处理更加到位,使得插画质量大幅提升。此外,v6.1 模型在呈现画面内容时更加稳定准确,生成的内容与提示词的关联更加紧密,角色形象和肢体动作更加自然,减少了扭曲变形的情况。
修复脸部细节问题
新版模型解决了之前版本中的人物面部崩坏问题,即使在全身图中,人物面部的五官细节依然保持清晰。虽然对于追求极致面部清晰度的用户来说,生成面部特写后再通过 reframe 拓展成全身图仍然是最佳选择,但 v6.1 的改进已经大大改善了这一问题。此外,Midjourney 对 upscale 模型进行了优化,可以在放大图像时提供更精细的细节,为修复面部清晰度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途径。
–quality 2 参数回归
–quality 参数用于控制生成图像所消耗的 GPU 时间。在 v6.1 模型中,该参数重新支持了 2 的数值选项,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选择用更多的时间生成更精细的图像。具体来说,–q 2 参数会比默认设置多消耗 25% 的 GPU 时间,从而生成细节更丰富的图像。相反,–q 0.5 参数则适用于快速测试或生成极简图像,能够节省 GPU 时间并减少不必要的细节。例如,如果 v6 生成一张图需要 8 秒,v6.1 只需 6 秒;而通过启用 –q 2 参数,可以在 7.5 秒内生成更详细的图像。
新的个性化模型
Midjourney 引入了全新的个性化模型,通过调整个性化参数 –Personalization,使生成的图像更能体现用户的个人风格。新版个性化模型提供了更准确和惊喜的效果。现在使用 –p 参数时,用户将获得一个全新的个性化代码,如 –personalize qaeu1lh。即使不指定具体代码,v6 模型也会默认使用新的个性化代码。旧代码仍然可以在 v6 和 v6.1 中使用,但新旧代码不可同时使用。持续在 Rank Images 版块内对图像进行选择和打分,个性化代码对应的风格也会随之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生成体验。
总结来说,Midjourney v6.1 模型不仅在图像质量上有显著提升,还在修复细节、优化参数以及个性化模型方面进行了多项改进,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希望这些更新能帮助你更好地利用 Midjourney 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各种创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