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两周年:从惊艳登场到面临“失望之谷”
发布两年后,ChatGPT是否真的进入了所谓的“失望之谷”?2024年12月2日,西班牙《国家报》报道,人工智能专家对ChatGPT的评价褒贬不一。许多人对这项技术的早期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项巨大的突破,甚至让我感到惊讶”,“与其他同类程序相比,它表现得更加出色”,“它几乎能够就任何话题展开流畅的对话”。短短几天内,ChatGPT以其强大的功能吸引了专业人士和普通用户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与这款智能聊天机器人的互动体验。仿佛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一台能够提供连贯且优美答案的机器进行交流,尽管这些答案并不总是准确无误。
生成式AI的商业竞争
自2022年11月30日首次亮相以来,生成式AI领域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微软迅速与ChatGPT的开发团队——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谷歌则在两个月后推出了自己的开源模型。如今,随着初期的热情逐渐消退,人们开始讨论ChatGPT是否正步入高德纳咨询公司所描述的“失望之谷”。高德纳指出,在高科技热潮中,初始的兴奋往往会引发过高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未能迅速实现时,公众的兴趣便会减弱。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期望曲线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升,尽管不如初次那般强烈。
技术局限与未来展望
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的语言与计算机系教授胡利奥·贡萨洛评论说:“两年过去了,这些人工大脑依然是基于概率运作的强大系统,它们说话时显得非常自信,仿佛无所不知,但实际上它们提供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解。”ChatGPT的联合创始人安德烈·卡尔帕蒂最近也表达了对生成式AI发展瓶颈的担忧。由于大部分互联网文本已被用于训练ChatGPT的第一版,后续版本可能会因为缺乏新的数据源而难以取得显著进展。
商业模式的挑战
除了技术上的限制,生成式AI还面临着商业模式上的挑战。投资者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径,而OpenAI原定于2023年底发布的GPT-5模型迟迟未见踪影。据分析人士称,该模型可能并不会像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所宣称的那样具有革命性影响。根据OpenAI的内部预测,公司预计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而在那之前,每月需支出约5亿美元用于维持运营。预计2024年的模型训练成本将达到70亿美元,这意味着到明年夏季,OpenAI的资金链可能断裂。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在今年7月预测,未来12个月内,整个AI行业或将经历一次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