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中国角色:推动创新与安全并重
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中国航标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中国在技术和治理方面的成就成为焦点,展现出中国在全球AI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倡导的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推动了AI治理框架的构建。
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主张
在巴黎AI峰会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与会者共同探讨了AI国际治理框架的建立。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强调,AI全球治理应超越地缘政治干扰,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促进AI安全发展。为此,中国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旨在推动AI安全研究和国际合作。
多元化与多样化的AI生态系统
中国在AI技术应用和安全治理领域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多个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在安全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网络的建立使各方有机会参与和分享知识,增强能力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AI技术的全球发展。
签署《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
在巴黎AI峰会上,包括法国、中国、印度和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然而,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该声明,削弱了多国建设AI国际治理框架的努力。中国主张加强AI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AI国际治理框架的建设。
各国不同的AI治理策略
全球多国在AI治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美国在AI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推动AI技术在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应用。欧盟则更加注重AI发展的规范性,推出了《人工智能法案》,重视安全、伦理和法律问题。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更强调AI技术的普惠性,致力于推动各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加坡在AI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韩国则通过芯片和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推动AI与制造业的结合发展。
中国AI治理的经验与成就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AI治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2023年10月,中国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合作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2023年7月,中国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AI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中国还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与法律文件,构建了涵盖数据安全、算法透明性和伦理规范的法律框架。
中国AI技术创新的亮点
中国AI技术创新的成绩引人注目。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共同创始人阿瑟·门施认为,中国AI的突破为欧洲提供了启发。欧盟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研究员史蒂文·费特曼指出,AI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平等、公平的环境。中国在AI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
中国在AI治理中的“先天优势”
中国在AI治理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中国较早确立了AI发展与治理的顶层战略,各地相继出台了发展规划,从早期就注重发展与安全的平衡。AI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庞大的市场为AI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持和应用场景。中国政府及相关企业、机构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使AI应用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实现了治理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中国在AI国际合作中的贡献
中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主张开源AI技术,促进AI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视AI安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为全球AI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
中国AI治理理念的亮点
中国在AI治理领域提出了多项倡议,坚持“以人为本”和“智能向善”的理念,认为AI发展的目标是让民众生活更加幸福。中国主张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AI的权利。近期,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推出体现了中国提倡的开源、普惠和平权使用AI的理念。中国还主张推动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和规章制度,通过法治完善全球AI治理。
应对全球AI治理挑战
当前,全球AI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部分AI强国的竞争策略和单边主义,以及AI军事化趋势和网络安全问题。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全球AI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愿意与其他国家展开交流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弥合智能鸿沟,赋能经济发展,践行AI治理理念,加强全球AI治理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