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行业应用:2024年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列为明年重点任务,标志着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技术概念,而是要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产业模式和动能。当前,大模型从多模态发展逐渐走向具体场景应用,大模型应用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推动大模型为企业赋能?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题?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模型+加速渗透各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指出,尽管中国在基础大模型方面与美国仍有差距,但在“大模型+”领域,中国有望超越美国。他强调,今年大模型的发展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基础大模型进入多模态阶段,涵盖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二是大模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例如大模型+金融、大模型+医疗、大模型+汽车、大模型+智能制造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表示,随着技术工具链的成熟,如检索增强、微调和提示词工程等技术,大模型在行业中的落地速度显著加快。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魏凯提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正从知识问答、编程、写作等普适性场景向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高端价值链延伸。大模型的商业化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郑纬民举例说,医疗大模型和金融大模型在疾病诊断和信贷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有望成为未来盈利的重要方向。未来,大模型领域将进一步分化和专业化,基础大模型研发由少数大型企业主导,更多企业则专注于领域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
平台+应用+服务引领企业智能化升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已完成备案并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数量达190多个。中关村科金总裁喻友平认为,虽然国内基础大模型数量较多,但在应用层面上却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企业在应用大模型技术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高昂、技术需求匹配难度大、人才短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关村科金推出了“三级引擎战略”,包括平台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通过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全链路服务,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
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潜力
以金融行业为例,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主要集中在客户体验(CX)和员工体验(EX)两大方向。在客户体验方面,大模型可用于智能客服、财富助手、反诈等场景,提供全天候、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在员工体验方面,大模型可用于销售陪练、知识管理等领域,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喻友平表示,大模型行业的发展已进入精细化落地阶段,“平台+应用+服务”是企业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路径,“三级引擎战略”将引领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