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中国情侣”图片引发热议:版权和技术争议

AI头条2年前发布 ScriptSage
4.9K 0

近期,一张由AI生成的“中国情侣”图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关注。这幅由Midjourney V5版本生成的作品,以其逼真的视觉效果,让不少网友感叹:“AI已经不逊色于人类艺术家了。”然而,随着这张图片的广泛传播,关于AI生成内容的版权和技术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Midjourney V5版本的技术突破

Midjourney V5版本代表了当前生成式AI的前沿水平。该版本在图像质量、风格多样性、无缝纹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尤其在处理人物手部细节方面有了明显改进。此前版本中常见的手部问题,如手指数量错误或形态扭曲,已经在V5版本中得到了大幅优化。尽管如此,用户仍然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提示词来获得更理想的图片效果。

实际应用与反响

Midjourney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多个领域。例如,去年9月,一幅由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艺术比赛中获得了金奖。此外,《经济学人》杂志也曾使用Midjourney设计封面,呼应其关于AI发展的专题报道。《环球时报》记者体验后发现,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提示词与Midjourney bot对话,生成符合需求的图片,但整个过程更像是一个“黑盒”,用户无法直接控制或修改生成过程。

背后的扩散模型技术

Midjourney采用的是基于扩散模型的闭源技术。扩散模型作为一种无监督生成模型,能够利用从文本数据中获得的知识生成复杂多样的图像,无需依赖特定数据集。这种技术的进步使得AI能够在不依赖手动标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从而更加灵活和高效。AI算法工程师李涛指出,Midjourney通过大量公开数据进行训练,并不断收集用户反馈进行模型迭代,最终实现了当前的效果。

版权争议与法律挑战

尽管Midjourney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就,但其版权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Midjourney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图像进行训练,这引发了创作者的不满。美国版权局最近宣布,AI生成的图像不受版权保护,理由是这些作品完全由AI自动生成,且训练数据基于人类创作的作品。这一决定对AI生成内容的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AI生成工具给现有的版权法带来了巨大冲击,需要法律和保护机构做出相应调整。

潜在的社会影响与风险

随着AI生成内容的逼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例如,AI生成的“特朗普被捕”图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误导了不少网友。此外,AI生成的名人声音或图片也可能被用于欺诈或其他非法用途。互联网专家郭涛强调,当前AIGC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尚未健全,存在多种风险,亟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