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突破: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引领全球

AI头条1天前发布 xiaotongyan
3.5K 0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大模型领域,DeepSeek等产品的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自2024年12月以来,DeepSeek相继发布了开源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和推理模型DeepSeek-R1,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迅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这些模型不仅在苹果中美地区的应用商店免费下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还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仅为OpenAI同性能模型GPT-4的十分之一,而DeepSeek-R1的训练成本更是低至OpenAI o1模型的3%至5%。在推理方面,DeepSeek-R1的使用成本仅为OpenAI o1模型的三十分之一。通过算法优化和效率提升,DeepSeek打破了传统依赖大量算力和数据的路径,实现了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低成本高性能之路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韩健指出,DeepSeek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大模型领域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之路,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DeepSeek不仅在全球大模型性能竞赛中表现出色,还为全球大模型开源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应用成本,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赋能千行百业

DeepSeek在降低大模型应用成本方面的贡献,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例如,浪潮云洲利用大模型的行业知识增强、多模态理解能力,结合检索增强生成、自主决策智能体等技术,为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打造了安全监测预警和智能客服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客户服务能力。

全产业链能力提升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覆盖了从人工智能芯片到大模型应用的全产业链。中国已成为全球拥有人工智能专利最多的国家,占比高达61%。此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了725.3百亿亿次/秒,同比增长74.1%。

应用场景多样化

大模型开发门槛和应用成本的降低,推动了产品创新、场景探索和行业赋能。DeepSeek的开源策略加速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多元化。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不断催生新的应用案例。例如,比亚迪、吉利、东风、上汽等主流车企纷纷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未来展望

尽管DeepSeek在推理模型方面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在人工智能芯片、新一代模型核心架构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工信部将继续支持企业在算力、算法、数据等方面的研究攻关,推动智能产品装备的迭代升级,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生态培育

工信部已支持企业打造钢铁、有色、电力、通信、化工等行业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和重点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消费品、原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推动千余家企业精准对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匹配。目前,中国已累计培育416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