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车企跨界布局,2025年迎来量产元年

AI头条2个月前发布 xiaotongyan
7K 0

2024年12月23日,人形机器人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企业的纷纷入局,这一新兴赛道正在迅速崛起。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大胆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越1:1,甚至达到2:1,预计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亿-200亿台,市场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

特斯拉引领人形机器人潮流

特斯拉是最早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司之一。2021年,特斯拉首次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并于次年推出首款原型Optimus(擎天柱)。2023年12月,改进后的Optimus第二代亮相,其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提升了传感能力,实现了灵活行走、下蹲起立、抓取物品等动作。马斯克承诺,特斯拉将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届时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

国内车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

国内车企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近两年,小鹏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战略投资等方式进入这一领域。小鹏汽车今年11月公布了其新研发的AI机器人XPENG Iron,具备自然行走、感知、交互能力,性能优于该公司去年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PX5。奇瑞汽车则与AI公司Aimoga合作,推出了嵌入大型语言模型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

比亚迪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招聘引发关注

比亚迪近期发布了一则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的招聘信息,覆盖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仿真工程师、高级机器人工程师等多个岗位。具身智能是指将AI深度融入物理实体,使其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并与环境进行动态交互。比亚迪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加速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

人形机器人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得到应用,还为其他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特斯拉的Optimus已在工厂参与电池电芯分拣工作,而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则投放比亚迪长沙工厂,实现了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全自动流程。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用于贴车标、安装内饰等精细操作,以及执行危险、重复烦琐的任务,保护工人安全。

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到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特斯拉机器人产品的迅速迭代,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更多企业的创新活力。

行业巨头助力人形机器人发展

除了特斯拉,其他行业巨头也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英伟达在GTC2024大会上推出了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也宣布正式运营。Figure、1X、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企业已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预示着这一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