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从蓝海到红海的演变

AI头条17小时前发布 Lexi
3.7K 0

大模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短短一年间,这一领域已经从蓝海迅速转变为红海。在产业化的背景下,模型并非越大越好,虽然更大的模型具备更强的能力,但其使用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在追求效果的同时,必须尽量降低成本。大模型价格的下降有助于推动产业的普及和推广,但若价格低于企业实际成本,则可能扰乱市场秩序。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非单纯追求市场份额。

市场价格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当前,国内大模型市场已经从参数规模和性能指标的竞争转向了token价格的竞争。token作为模型处理的最小意义单位,代表了模型理解和生成的基本单元。在中文文本中,1个token通常对应1.5-1.8个汉字;而在英文文本中,1个token通常对应3-4个字母。不同企业的token计量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MiniMax的abab6.5s大模型价格为0.01元/千tokens,而谷歌的Gemini 1.5 Flash模型则为0.35美元每百万tokens。百川智能的Baichuan2-Turbo模型调用价格为0.008元/千tokens,Baichuan2-53B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也有所不同,白天为0.02元/千tokens,夜间则为0.01元/千tokens。

字节跳动推出的豆包大模型家族更是将价格降至极低水平,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仅为0.0008元/千tokens,相当于0.8厘即可处理1500多个汉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99.3%。根据火山引擎的计算,一元钱可以购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约等于200万个汉字,相当于三本《三国演义》的容量。

企业竞争与市场格局的变化

Soul首席技术官陶明指出,To B市场的游戏规则从未改变,哪家便宜就用哪家的服务。B端市场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习惯,企业往往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这导致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去年上半年,大模型行业还处于蓝海阶段,如今已变成红海,大型企业的资源更为丰富,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陶明认为,B端市场的下一步将是服务质量的竞争。由于服务难以标准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成为关键。未来可能会出现驻场部署和VIP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最终,市场将形成固定格局,模型效果好、价格低、服务优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落后的企业将失去机会。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认为,未来大模型行业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追求最顶尖的大模型,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为目标;二是适应产业需求,开发小型化且高效的模型。尽管顶尖大模型的算力、数据和参数量将继续增加,但在实际应用中,模型并非越大越好,企业需要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王仲远强调,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模型压缩至较小规模但仍能保持高水平性能。例如,一些国产大模型用千亿级参数就能接近OpenAI万亿参数的GPT-4水平。如果能在AI手机或AI电脑上运行,参数量将进一步压缩,十亿级别的模型有望在性能上逼近GPT-4。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降低成本是推动大模型进入“价值创造阶段”的关键。通过改进模型结构和训练方法,如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可以有效降低推理成本。此外,分布式推理的应用和底层算力的优化也将显著减少成本。陶明补充道,更便宜的芯片和模型框架层面的优化同样有助于降低推理成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