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广东正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变革。2月5日,广东新春首次重要会议再次聚焦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指出,机器人时代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广东凭借其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的优势,应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加大投入,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华为、深度求索(DeepSeek)和宇树科技等企业被特别提及,其中DeepSeek作为近期备受瞩目的AI企业,其影响力一度波及全球市场。
广东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
截至2024年10月底,广东地区的人工智能组织机构数量接近28万户,占据全国总量的14.7%,在全国领先。然而,DeepSeek的崛起引发了关于广东是否“错失”了一些机会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来自广东湛江,但该企业诞生于杭州,这使得广东在某种程度上感到遗憾。此外,国内其他知名AI企业如“AI六小虎”均来自北京、上海,而非广东,进一步凸显了广东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压力。
广东的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2023年11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最强省”,并设定了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广东在大模型数量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差距。截至今年1月,广东共有31个备案的大模型,位居全国第三,但与北京(107个)、上海(60个)相比,差距明显。
广东大模型的特点
广东的大模型项目大多由大型企业如腾讯、荣耀、TCL和南方电网等主导,较少直接源自高校或科研团队。这反映了广东在资源分配和发展模式上的独特之处。例如,北京注重人工智能研发端的整体技术框架创新,上海则以应用为重点提供全链条支持,而广东则更侧重于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技术升级。
广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的不足。以深圳为例,2022年其人工智能基础层仅占企业总数的8.13%,而应用层则高达74.58%,显示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然而,广东正在通过引进港澳高校等措施弥补这一短板。例如,港科大(广州)自2023年起开始招收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的可能性
尽管广东在某些方面有所“错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机会。广东省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广东的企业将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实现物理世界的模型突破。黄仁勋也指出,未来将有三种机器人实现大规模生产: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而广东具备承接这一趋势的独特优势。广东不仅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还在高端智能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广东有望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结语
为了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广东需要加快行动,鼓励大模型团队找准行业或场景数据优势错位发展,探索大模型商业化模式和产业化发展路径。同时,针对医疗、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并制定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大模型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的性能和效果。总之,广东应抓住这一机遇,在人工智能下半场中引领潮流,为国产品牌撑起一片天。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