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AI机器人5年内有望进入家庭: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新突破

AI资讯3个月前发布 Wiziz
3.1K 0

春晚AI机器人在未来的五年内有望进入普通家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在2023年的蛇年春晚,一场名为《秧BOT》的创意舞蹈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场表演由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联合呈现,展示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16个人形机器人——宇树H1“福兮”,身着传统花袄,手持花绢,与真人舞蹈演员共同演绎了“AI机器秧歌”。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还能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展现出高度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技术创新支持复杂动作

机器人表演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支持。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以及先进的组网方案,使得宇树H1可以在舞台上保持精准的动作和队形。此外,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赋予了机器人执行复杂动作的能力,如扭胯、挑帘、甩手、摆臂和转手绢等,生动再现了传统秧歌的魅力。

“听懂”音乐:实时调整动作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音乐,宇树H1采用了先进的AI算法,使其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并据此调整自身的动作。这不仅提升了表演的观赏性,也确保了机器人与人类演员之间的无缝配合。表演过程中,机器人通过一系列流畅的动作,成功传达出扭秧歌的洒脱和欢快。

未来展望: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在表演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失误”,但这实际上是设计团队有意为之的小彩蛋,旨在增加趣味性。展望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机器人将不仅仅局限于舞台表演。据宇树科技透露,2024年,他们推出了一款用于搬运垃圾的机器狗,展示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潜力。

价格突破:推动普及

在2024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正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G1的量产版本,起售价仅为9.9万元,标志着双足人形机器人首次将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这一举措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并进入家庭的步伐。

AI能力仍是关键

尽管硬件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AI能力依然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现阶段AI模型、训练数据集及应用场景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内,AI技术将迎来重大突破,从而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在舞台上展现非凡魅力,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家庭的一员,帮助人们处理日常事务。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