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近两年的竞速赛后,中国大模型赛道正加速迎来分化。
分化首先体现在大模型初创公司的路径选择上。2024年,一度吸引了更多公众关注的“大模型六小虎”,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百川智能转向了行业大模型;月之暗面和MiniMax的战略优先级是C端产品和应用;零一万物采取了“大厂+小虎”的合作范式,它将超大模型交给阿里训练,自己负责小参数、适中的行业模型;智谱AI和阶跃星辰,则仍然聚焦AGI大模型。
从这个侧面看中国大模型产业,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百模大战”正加速退潮,从初创企业到大公司,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思考:在大模型和AI的浪潮中,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技术该如何更好落地、该聚焦国内市场还是出海,以及如何创造出差异化价值。
而无论是To C还是To B,面向2025年,业界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接下来,大模型将继续走出同质化,进入到既拼技术实力、也拼落地进展、还拼商业化的阶段。
基于2024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字节跳动和科大讯飞,是两个值得重点讨论的样本。
字节跳动过去一年在C端表现抢眼,呈现出后来者居上的姿态。现在,全球范围内,从月活规模看,豆包App已经成为仅次于OpenAI的ChatGPT的AI应用。
另一边,科大讯飞在To B赛道呈现出了领跑之姿。
第三方机构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2024)》指出,2024年,在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中,科大讯飞以91个中标项目、披露中标金额84780.8万元,排名第一,成为2024年度标王——从披露的中标金额来看,它是百度的两倍、智谱AI的八倍。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