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新超轻纳米材料,比泡沫更轻比钢铁更强
新型超轻纳米材料的诞生标志着材料科学的一次重大突破。这款由人工智能设计的材料不仅比泡沫更轻,而且强度足以媲美碳钢。据研究表明,将这种材料应用于航空领域,例如替代飞机上的钛合金部件,每减轻1公斤重量,每年就能节约80升燃油。这一成果已在1月23日发布于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先进材料》。
创新的设计方法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彼得·塞勒斯及其团队摒弃了传统的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新材料开发方式,转而采用了一种名为“多目标贝叶斯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材料设计。这一过程类似于让AI构建一个特别版的“乐高”模型——以尽可能少的原材料搭建最稳固的结构。最终,AI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晶格几何形态,其特性远超预期。
卓越的物理性能
该材料的密度仅为215千克每立方米,几乎与泡沫相同,但却具备了高达360兆帕的抗压强度,这使得它的强度比现有材料提升了118%,弹性模量也增加了68%。当材料的结构尺寸缩小至300纳米级别时,内部碳原子会自组织形成独特的梯度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机械性能。
先进的制造工艺
为了将AI设计的概念转化为实体材料,研究团队借助了一台高端的3D打印机——Nanoscribe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它能够实现亚微米级别的高精度打印。通过这台设备,他们成功制作出了包含超过1875万个微小晶格单元的样品,证明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可行性。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面临诸多障碍。高昂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的制造流程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此外,还需对材料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进行深入评估。然而,这次研究无疑为未来的材料研发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预计AI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科技进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