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计划到2026年,实现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亿元。根据《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圳将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推出超过50款爆款终端产品,并在多个领域打造6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
九大重点品类引领产业升级
为实现上述目标,深圳明确了九大重点品类的发展方向,涵盖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终端及其他新型终端。特别是大模型一体机,因其便捷、低门槛的私有化部署特性,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华为、联想等企业纷纷推出基于DeepSeek的大模型一体机,满足了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需求。
九大任务推动产业全面发展
行动计划还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以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深圳将加快发展端侧大模型,提升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其次,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形成强大的企业梯队,吸引更多全球顶尖企业在深圳设立创新应用总部和研发中心。此外,深圳还将致力于营造多元繁荣的应用生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搭建产业开放创新平台,加强产品推广,拓展应用场景,并强化隐私安全保护。
政策法规保驾护航
深圳作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之城,早在2022年就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此后,深圳陆续发布了多个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如《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和《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算力和政策支持,还设立了规模达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助力深圳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
产业规划谋篇布局
深圳在产业规划方面也进行了精心布局。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人工智能被单独列为一个产业集群,凸显了其重要性。2024年,深圳进一步升级了“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政策,将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其中,体现了深圳对这两个领域的高度重视。截至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3600亿元,产业集群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2.7%和15.9%。
持续发力,打造最佳创新生态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毅表示,深圳拥有专业的产业队伍和一批优质企业,汇聚了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和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深圳将充分发挥产业规模大、市场贴近等优势,为技术和产品应用提供广阔场景,并持续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未来,深圳将在政策、场景、创新和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