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如何重塑互联网内容创作与互动

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InkWhisperer
5.2K 0

生成式AI正在彻底改变互联网内容创作和互动的方式。随着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内容创作的各个方面。生成式AI有哪些独特能力?它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平台又该如何应对?

满足多样化的创作需求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最近迷上了用AI特效制作短视频。她的作品中,她一会儿变成小时候的自己,一会儿穿着长裙漫步在洱海边,甚至家里的猫咪也能开口讲笑话。她感慨:“每天都充满惊喜!”这些特效的背后是生成式AI大模型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小红书上,用户可以通过“一句话生成配图”轻松创建图文内容;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用户只需录制十几秒的音频,即可生成一本由自己声音“朗读”的有声书,还能切换不同语种和方言。

丰富互动模式

河北石家庄的张先生发现,他常用的“今日头条”新增了“专属AI助理”功能。他尝试提问“国际金价趋势”,几秒钟后便得到了详尽的回答。以往分散的信息被简洁明了地汇总在一起,用户还可以进一步与AI交流,了解具体问题的实际影响。此外,微博上有一个名为“罗伯特”的AI机器人,它不仅能幽默风趣地评论,还能提供暖心鼓励,拥有167万粉丝,日互动次数超过11万次。如今,“互动AI”已经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标准配置,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应对挑战,提升AI效能

尽管生成式AI展现了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但也面临着同质化、虚假和低质量内容的问题。艺术史领域的博主小铭抱怨说,他们精心策划的内容常常被他人通过AI洗稿工具迅速复制并发布,且流量更好。此外,AI技术也被用于制造虚假谣言,例如合成学校火灾图片并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日头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抄袭和洗稿行为实施“零容忍”政策,加强AI内容审核,并引入AI模型来识别虚假信息。平台全年共处理了93万多条低质AI内容,并处罚了近3万个违规账号。

展望未来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最大化AI效能将成为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认为,未来网络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认知偏好生成个性化的辟谣信息,帮助优质内容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AI还可用于追踪内容传播路径,及时预警并阻止不良信息扩散。然而,AI生成内容的治理依然复杂,需要多方合作,确保内容市场的健康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