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平民化:从“原子弹”到“茶叶蛋”,AI如何重塑各行业

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InkWhisperer
10.1K 0

2025年,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个领域,带来了一场由AI引领的深刻变革。在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共同探讨了“好用、易用、愿用——以突破性创新加速AI赋能千行百业”的主题,展示了众多前沿成果和实践经验,描绘了AI赋能各行业的未来蓝图。

全民AI时代的到来

360创始人周鸿祎指出,DEEPSEEK大模型的免费开源实现了全民AI,打破了技术壁垒,将大模型从“原子弹”变为“茶叶蛋”,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推动了技术的平民化进程。截至2月初,DeepSeek App 的累计下载量已超过1.1亿次。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接入DeepSeek,各行各业通过深度推理构建各自的行业知识图谱,成功解决了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AI融入日常业务流程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宋利军表示,AI需要融入每一条业务线和具体场景中,成为助手或副驾,实现内部能力的连接和聚合。以政务场景为例,AI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基层办事效率。例如,现在政府都有了一网通办平台,有了大模型的支持,用户只需提供诉求,系统就能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后续任务分配,大大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

大模型与机器人的结合

当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创新大会上,天工机器人展示了其强大的语义理解和任务执行能力。面对指令“把苹果放到橙色里面去”,天工机器人准确地将苹果放入橙色盘子中。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冀晓辉介绍,天工机器人搭载了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能够执行复杂的长程任务,这意味着它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更容易理解人类意图,并协助完成各种任务。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在全国多个机器人企业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6个人形机器人在创新发展大会上集体亮相。成都鼎桥机器人的工作人员齐海兵介绍,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但在陪护和家庭应用方面,它们已经开始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火爆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上周,《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北京将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持续突破具身大脑模型、小脑技能库、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实现具身智能上下游产业链的国产化,从而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冀晓辉表示,天工机器人的99%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关节部分自研,占到机器人成本的60%-70%,尽管目前还不是特别高级别的智能化状态,但仍在快速发展中。

AI赋能生活的未来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认为,未来两年内,人们将切实感受到AI赋能生活带来的变化。在养老等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实用的产品;而在具身机器人方面,虽然还需要时间,但随着相关领域的进步,未来可期。文继荣强调,AI不应替代人类工作,而是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伙伴。在教育领域,知识学习可能不再是重点,学校的作用将更多体现在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的培养上,AI将带来巨大的变革。

结语

从技术的普及与突破,到大模型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再到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思考,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工作效率的革命,也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哲学思考。我们应该积极拥抱AI赋能带来的变化,并在改变的过程中,借助AI来思考生活的本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