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AI:家长与教育者的思考
近年来,AI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过度依赖AI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AI既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AI,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AI对青少年的潜在风险
最近,一起发生在国外的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一名14岁的少年塞维尔因与虚拟角色聊天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焦点集中在“AI聊天机器人是否对未成年人具有不良引导”。这类产品允许无限制聊天,不限话题,虚拟角色会像“知心姐姐”一样为孩子们答疑解惑。然而,这种容易获得的情感体验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家长普遍认为,真实的情感陪伴远比虚拟互动更为重要。
AI在作业中的应用
随着AI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利用AI完成课堂任务。虽然这对家长来说似乎是一个解放双手的工具,但在教师眼中,却带来了新的困惑。语文老师@文文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套作”问题,例如将“措手不及”误写为“猎手不及”,“瞅准”误写为“啾准”。这些错误表明,AI辅助写作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语言表达的精髓。AI可以快速生成文章,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家陶哲轩的观点
著名数学家陶哲轩在OpenAI论坛中指出,富有洞察力的学生会用AI辅助数学学习,但他们不会直接要求AI算出答案,而是要求解释。这意味着,AI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但最终的答案仍需学生自己思考得出。陶哲轩的观点提醒我们,AI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面对AI带来的不确定性,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国内首批使用AI自学的高中生威廉曾提到,尽管他利用AI工具在短时间内学完了大量课程,但在应对考试时仍然遇到了困难。这是因为考试不仅考察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威廉的经历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家长可以通过创造“头脑风暴”的场景,鼓励孩子用比喻和类比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AI时代的教育建议
AI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数学题或撰写小作文,但它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家长不应盲目追求让孩子参加各种信息班或编程课,而是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AI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发光发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