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进校园:高校与企业联手打造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3月3日,重庆两江南开中学主田径场上迎来了一场由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联合深蓝集团、赛力斯等科技企业共同发起的“科技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涵盖了无人机表演、人工智能体验、航空工程实践等领域,旨在将尖端科技如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无人机编队等转化为中学科普课程资源,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志着重庆教育界“产学研教”融合模式进入了新的深度实践阶段。
活动中特别设置了“未来工程师体验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将国家级实验室的项目转化为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验模块。重庆工商大学展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现场演示,赛力斯和深蓝汽车则带来了数智化一体式驾驶座舱及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展示,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科技产业的最新进展。
打破学段壁垒,推动科技创新教育
重庆科技馆的专家指出,这种方式有效地打破了学段之间的壁垒,使大学的知识提前融入中学的实践中。北京理工大学与两江南开中学合作建立了“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并授予了相关牌匾。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王萌所长表示,双方将合作建设先进储能电池技术实验室,以新能源电池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共同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构建完整育人链条
南开教育集团总校长田祥平强调,真正的科技创新教育需要突破传统“黑板实验”的局限。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发课程,学校正逐步构建“问题发现—技术验证—成果转化”的完整育人链条。过去三年,学校已有27项学生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其中5项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应用转化。
精彩活动,展示前沿科技成果
活动现场,重庆九州神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直升机悬停表演以及渝北区公安分局特警支队的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生动诠释了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等科学原理的应用场景。此外,本届科技节还得到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中国移动、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科技企业和单位的支持,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
科技进校园的未来展望
教育专家建议,科技进校园不应仅限于单次活动,而是要形成“高校课题库—企业技术包—中学实践课”的可持续生态。随着更多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参与,科技力量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下沉有望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蓄水池”和“孵化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