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呼吁AI立法:应对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法律挑战

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InkWhisperer
9.9K 0

全国人大代表李世亮再次聚焦AI立法议题,强调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李世亮指出,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例如,AI生成的图像和视频是否构成侵权?AI生成的内容是否享有著作权?这些问题亟需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AI技术引发的法律争议

近年来,AI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多起法律纠纷。以热门电影《哪吒2》为例,许多企业和地方利用AI生成角色推荐旅游景点和推广产品,这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也带来了法律上的争议。李世亮表示:“AI换脸、AI诈骗、AI侵权等问题频发,当前国内针对AI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公民的隐私权可能成为未来诉讼案件的高发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多个法院判决案例提供了参考,如武汉首例“AI生成图被侵权”著作权纠纷案,法院认定被诉AI图片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从审慎到积极:AI立法态度的转变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李世亮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他曾认为AI立法“还不用太着急”,主张给市场一定的发展空间。然而,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观察到AI技术的新变化,尤其是DeepSeek的全球轰动,以及AI在养老机器人、医疗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李世亮认为,AI技术的发展已经带来了诸多法律行为,这些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需要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数据合规性、著作权归属、责任承担等一系列问题亟需立法支持。他表示:“目前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法律空白,亟需出台全面系统的AI法案。”

地方先行:探索AI立法的新路径

李世亮建议,四川可以率先探索地方性AI立法,结合本地AI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他认为,从规范性文件到地方性立法,再到国家立法,现在条件已经成熟。此外,欧盟和韩国在AI立法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分别出台了《人工智能法案》和《人工智能基本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世亮期待AI全面系统性法案的出台,填补我国AI法律空白,推动AI技术造福人民。

共同参与:为两会建言献策

为了更好地聚焦两会热点,封面新闻特别策划了《“两会你我他”——热点互动征集》栏目,邀请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民生幸福,为两会建言献策。无论是教育公平、养老医疗、住房保障,还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只要是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都可以在这里发表意见。你的每一条建议都有机会通过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被带上全国两会的会场,为推动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