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终端产业正迅速崛起,吸引了众多关注。北京、深圳、重庆等地纷纷采取行动,积极推动AI终端产业的发展。3月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深圳市加快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深圳市AI终端产业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亿元,聚集不少于10家具有影响力的AI终端企业,AI终端产品产量预计将超过1.5亿台,并推出50款以上的热门产品,涵盖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和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
地方政府助力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指出,深圳等地出台的政策措施展示了地方政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这不仅有利于AI应用的快速落地,还将有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AI终端产业涉及集成了AI技术的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产品种类繁多,包括AI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以及可穿戴设备等。
AI终端产品引领新一轮变革
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消费领域,AI终端产品都将引发新一轮变革。特别是在消费领域,未来两三年内,AI终端产品有望催生新的万亿元级市场。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AI终端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庞大,设备智能化升级需求迫切,为AI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部分AI终端产品已经在工业生产中投入使用,如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等。随着AI技术的进步,这些产品将能够承担更复杂的任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人工智能+消费”推动消费升级
“人工智能+消费”是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方向。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支持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消费”和健康消费。郭涛表示,尽管市场上已有部分AI终端产品,但在产品种类和功能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未来“人工智能+消费”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备受期待
业界普遍看好AI终端产品的市场前景。根据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数据,2023年中国AI终端市场的销售收入已达344.1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4812.30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7.33%。为了推动多品类AI终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或销售,中国移联教科院执行院长陈晓华建议优化政策支持体系,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基础软硬件水平,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技术创新与市场推广并重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志刚认为,应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并做好AI终端产品的宣传工作,使更多消费者了解并喜爱这些产品。综上所述,AI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