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AI生成内容挑战:代表委员呼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

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InkWhisperer
6.3K 0

面对AI生成内容泛滥的现象,多位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建议。AI生成的视频、文字、图片和音频等内容越来越逼真,甚至出现了模仿明星或专家形象和声音的情况,误导消费者并引发信任危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代表委员们呼吁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现状与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生成式AI的门槛大幅降低,导致大量AI生成内容真假难辨。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还带来了诸如财产损失和社会信任危机等问题。钟铮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在界定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侵权责任认定及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空白,亟需进一步完善。

立法与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虽然中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尚未成体系,缺乏可操作的细则和明确的处罚标准。因此,李东生建议加强立法,制定更为详细的规定,以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具体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关注到AI换脸和拟声技术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如侵犯肖像权、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为此,他呼吁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防止不当使用和滥用。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周世虹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起施行,但仍缺乏高位阶的专门立法,难以全面覆盖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周世虹建议将生成式AI纳入专项立法,明确开发者、运营者和用户的法律责任,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动态监管体系,并设立AI生成内容标识制度,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防范虚假信息传播。

技术审核与管理

针对生成式AI视频的传播管理,钟铮建议修订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原创版权和隐私保护。她提出利用AI技术审核AI合成的视频内容,开发高效的AI审核工具,并结合人工审核,通过双重校验提高识别准确率。此外,钟铮还强调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研发,确保审核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应对AI幻觉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指出,生成式AI存在幻觉问题,尤其是在深度推理模型中,AI生成的内容真假难辨。他建议研究幻觉自动分析的技术和软件平台,开展幻觉自动分析、AIGC深度鉴伪、有害内容识别以及互联网传播溯源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期清理幻觉数据,为公众提供AIGC幻觉信息检测工具和服务,确保公众能够识别和防范虚假信息。

通过上述措施,代表委员们希望能够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保障公众利益和信息安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