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圈与AI写作:2024年编辑与作者的挣扎与共存
面对AI写作的冲击,网文圈的编辑和作者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2024年初以来,AI稿件的数量急剧增加,许多编辑发现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疑似AI生成的作品。编辑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呼吁抵制AI稿件,试图保护网文圈的纯净。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新手作者却感到困惑和焦虑,不知道如何在AI辅助写作和平台规则之间找到平衡。
对于编辑而言,辨别AI稿件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编辑们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来判断稿件是否由AI生成:一是利用AI检测工具,如朱雀、豆包、Chinaz AI等;二是依靠人工经验,分析内容的主线、文风和具体语句;三是通过工作室内部总结的经验,将可疑作者列入黑名单。尽管如此,编辑们仍需与作者进行深入沟通,确保不会误伤无辜。例如,七猫编辑荔枝指出,AI稿件中常常会出现不合逻辑的拼凑现象,如引用经典作品中的句子,这需要细致的核实。
新人作者的困惑与挑战
对于许多新手作者来说,AI写作工具既是一种助力,也是一种负担。一些平台提供的AI辅助功能,如AI扩写、AI润色等,帮助作者提高了创作效率。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证明自己没有过度依赖AI?有作者反映,即使没有使用AI,他们的作品仍然被读者评价为“AI味儿太浓”,这让他们感到委屈。为了自证清白,作者们不得不提供详细的写作记录,甚至展示之前的过稿文风,以证明自己的原创性。
平台的态度:拥抱与整治并行
网文平台对AI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清。一方面,平台积极引入AI技术,以提高创作效率和内容产量。例如,阅文集团推出了“阅文妙笔”大模型,番茄小说也上线了AI作家助手,这些工具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参考和写作辅助。另一方面,平台也在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管理,打击批量生产无意义内容的行为。例如,晋江文学城发布了《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明确了哪些AI辅助功能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禁止的。这表明平台在拥抱AI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护网文圈的健康生态。
AI写作工具的商业机会
随着AI写作的兴起,一批“卖铲子”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不仅提供AI写作工具,还推出了AI内容检测服务。例如,波形智能旗下的“蛙蛙写作”被OPPO收购,GPTZero则通过校验AI内容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此外,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许多AI写作课程和服务商,他们提供按字数收费的会员服务,甚至传授“赚快钱法则”。虽然这些工具和服务为一些新手作者提供了便利,但也引发了对AI写作伦理的讨论。
未来的展望
面对AI写作带来的冲击,网文圈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AI技术将继续发展,进一步融入网文创作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平台和编辑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加明确的AI使用规则,确保原创性和内容质量。对于作者来说,调整心态,合理使用AI工具,或许是应对这场变革的关键。正如一位编辑所说:“网文圈已经够难、够卷了,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网文生态能够健康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