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政策解读与未来展望
在3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性。这一战略旨在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契机,充分发挥我国的数字技术和市场规模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最终惠及广大民众。
产业赋能:推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
陈昌盛提到,为了更好地赋能产业,相关部门正加紧部署“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在产业赋能方面,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中,鼓励和支持大模型在特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生产力。
终端应用:加速智能设备普及
在终端应用领域,将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这些新一代智能终端不仅代表了技术创新,更预示着未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这些终端设备的普及,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
场景培育: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
为培育更多应用场景,今年将启动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步伐。此举有助于探索更多可能的应用模式,进一步拓宽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核心技术攻关与发展支撑
除了上述措施外,发展人工智能还需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速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此外,应特别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国际合作与伦理建设
陈昌盛还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指出人工智能治理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需各国共同努力。中国于2023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明确表达了“以人为本”和“智能向善”的原则,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符合人类文明的利益。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安全与发展议题,建立公平合理的伦理准则,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结语: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历史证明,科技进步常常成为打破壁垒、促进合作的关键力量。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期望人工智能能够成为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积极因素,共同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