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召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展示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共同探讨AI产业的未来发展。大模型作为AI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大会中备受瞩目。国产大模型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我们采访了多位专家,深入解析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AI大模型应用场景广泛
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现场,基于AI大模型开发的各种应用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商汤科技推出了最新版本的大模型产品代码小浣熊2.0和办公小浣熊,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在宇树科技的展位,人形机器人带着机器狗在场馆内漫步,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孙宝岩表示,随着AI技术和硬件的进步,机器狗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不仅用于变电站巡检和消防救援,还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实时传输信息,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宣布,2025年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及重点场景应用。稀宇科技(MiniMax)副总裁刘华指出,大模型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广告、教育到客服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成效。许多开发者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场景,预计未来大模型应用将迎来更多突破。
大模型开源渐成主流
自2025年初以来,开源已成为大模型发展的关键趋势。从DeepSeek的火爆出圈到各大公司如字节跳动、昆仑万维、百度文心、阿里通义千问相继推出开源模型,开源正在成为行业的“必选项”。本届大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的开源成果,如商汤科技的LazyLLM开源框架、MiniMax的MiniMax-01系列模型以及阶跃星辰的多模态大模型。这些企业通过开源共享技术,降低了算力成本,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和渗透。
开源助力AI生态发展
高水平模型的开源使得更多人可以免费体验大模型的强大功能,推动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商汤科技产品总监贾安亚认为,开源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共同促进大模型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开源还可以提高内容生成的准确性,这是未来大模型竞争的关键指标之一。国内开源生态的成熟也促使厂商积极响应,进一步促进了技术迭代。
培育产业生态至关重要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成熟的产业生态。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规范AI产业的发展,各地也纷纷构建AI产业生态。例如,上海的模速空间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涵盖了从算力、数据、基础大模型到应用的各个环节。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强调,中国是最早出台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的国家之一,希望通过大会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AI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展望未来
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8年,中国AI产业规模将达到8110亿元,AI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表示,尽管大模型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营造良好环境,让这片“森林”茁壮成长。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