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企业的参与,共同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模型的应用正在各个行业中迅速扩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大会现场,记者目睹了基于大模型开发的各种创新应用,如AI仿生宠物和智能水务管理系统等,这些应用展示了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商汤科技推出了最新的大模型产品代码小浣熊2.0和办公小浣熊,为不同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凭借其在全球市场60%以上的占有率,展示了其在巡检和救援等领域的卓越表现。
大模型应用广泛,推动产业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在2025年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稀宇科技(MiniMax)副总裁刘华指出,大模型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广告、教育、客服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认为,我国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为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实操场景,这将有助于大模型应用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开源成为大模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2025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以来,开源逐渐成为国内外大模型发展的主流趋势。字节豆包、昆仑万维、百度文心、阿里通义千问等公司纷纷推出了开源模型。本届大会上,商汤科技发布了LazyLLM开源框架,MiniMax开源了新一代MiniMax-01系列模型,阶跃星辰也宣布开源两款多模态大模型。这些企业通过开源共享前沿技术成果,旨在降低算力成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
开源助力大模型性能提升
商汤科技产品总监贾安亚认为,开源不仅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优秀大模型的技术能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共同推动大模型行业的快速发展。阶跃星辰副总裁李华强调,开源有助于提高大模型内容生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是未来大模型竞争的关键指标之一。国内开源生态的成熟,使得厂商能够更好地进行迭代,进一步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进步。
产业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成熟的产业生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地也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以上海的模速空间为例,这里汇集了算力层、数据层、基础大模型和应用层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大模型产业链。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表示,中国是全球首个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的国家,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挑战。
展望未来,大模型产业前景广阔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预测,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811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表示,当前大模型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模型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